手机【深色模式】的优缺点
2019年iOS与Android不约而同推出的【深色模式(dark mode)】,传闻有省电与护眼的优点,导致不少人将手机屏幕设置为【深色模式】。 不过,日前眼科医师提出警告:「长期使用高对比的深色模式将会增加眼睛负担,更伤眼」。
什么是手机【深色模式】? 【深色模式】等于【夜间模式】? 【深色模式】有何优缺点呢 ? 以下作一说明:
1.什么是【深色模式】?
【深色模式(dark mode)】又称黑暗模式(black mode),是一种高对比度或者反色模式的屏幕显示模式,可将用户的屏幕显示从浅色背景及深色字体切换成深色背景及浅色字体。
由于长时间阅览电子产品屏幕的白底黑字的文件或者用户界面,会使眼睛感到不适,长此以往容易造成视力受损。 自2019年起,Android 10 和 iOS 13 起皆推出了【深色模式】,因这种设计让使用者在弱光环境下使用数字设备时,可减少眩光和眼睛疲劳,越来越受到应用程序和网站青睐,并提供深色模式作为传统白色背景的替代方案。 因深色模式可以有效让OLED屏幕装置具备省电功能,不少用户就将深色模式设为主要屏幕背景模式。
根据报导,日前有三总吕医师分享,一名工程师习惯将页面调为黑色底来看网页、写程序,不料眼睛渐渐觉得肿胀,就医检查也没有查出青光眼等问题,最后将屏幕改回白底,症状才渐渐消失。 三军总医院眼科主任吕大文解释,在深色模式下瞳孔需要扩大,让更多光线进入眼睛,长期下来将增加了眼周相关肌肉组织的紧张感,引发深色模式不仅无法护眼还会伤眼的争议。
2.【深色模式】等同【夜间模式(Night mode)】?
Android手机通常具备【夜间模式(Night mode)】功能,可以智能辨识日落日出时间,自动开启护眼模式减少蓝光对眼睛的伤害。
不过,相较【深色模式】是将背景调为接近黑色,【夜间模式】是通过阅读模式滤光片来过滤颜色并降低屏幕亮度,使其低于默认设置阅读模式滤镜用于通过将屏幕调整为自然色来减少蓝光,保护用户眼睛并帮助轻松阅读。 是故,【夜间模式】并不等于【深色模式】。
3.【深色模式】的优缺点:
深色模式有哪些优缺点呢? 简单说就是三好两坏 !
A.深色模式的优点:
根据Android Developer网站的介绍,使用深色模式具备省电、改善对光线敏感用户的可视性及在低光源环境轻松使用装置等三大优点:
a.省电:
根据普渡大学的研究显示,在手机亮度设置为30-40%时使用深色模式,平均可以节省3-9%的电量,尤其手机屏幕是搭载OLED屏幕,的确可有效延长手机使用时间
b.改善视力低下和强光敏感者可视性:
深色模式可以减少眼睛接收的光线总量,对于视力较差或对光敏感的用户来说,更加舒适。 不过,深色模式并不具直接的护眼功能。
c.低光环境下提高舒适度:
在黑暗或光线不足的环境中,使用深色模式可以减少眼睛疲劳,让用户更专注于内容本身。
B.深色模式的缺点:
a.高对比造成眼睛负担:
由于现代人多数习惯于在亮光环境下阅读,深色模式会让屏幕增加「高对比」,不断转换反而对眼睛的负担更大,对视力是一种伤害,看久了还有可能会引发晕眩。
b.黑底环境需要虹膜扩张容易造成眼睛疲劳:
眼睛虹膜在白底环境不需太过扩张来吸收更多光线,但黑底的环境则需要虹膜扩张,因此长期使用暗黑模式,眼睛的肌群其实会更容易疲劳。 另外,因人眼的机制较习惯在亮光下观察暗色,而非反过来在暗黑的背景里阅读亮色,加上许多人使用深色模式通常是在光线不足的地方阅读,但常在光线不足环境下阅读容易增加散光风险疑虑。
三总吕大文医生解释,在深色模式的情况下,瞳孔需要放大让更多光线进入,长期下来眼周肌肉组织会呈现紧张感,对眼睛不好。 眼肩颈症候群就是眼睛用力再加上老花眼,眼眶周边的眼轮匝肌会很紧绷,背景很暗时又让瞳孔放大,瞳孔不断的放大缩小,常就会造成偏头痛或是头痛的现象。 另外,深色模式看久了突然转自然光,因为人眼和大脑需要不断的调节,可能也会引发晕眩,对一些年纪比较大或是交感神经比较失常的患者,就更容易有这种感觉。
总之,除了应避免久看荧幕外,建议在白天不要开启深色模式,平时开灰底或是白底等自然色更佳。 深色模式建议只在日落后才会启用,就可以既保留暗黑模式的优点,又能避免潜在的对眼睛的疑虑。